打印

[不能說的性事] hiv檢查 還能擁有正常的生活嗎?

 
收藏  |  訂閱
0  646

hiv檢查 還能擁有正常的生活嗎?

hiv檢查 還能擁有正常的生活嗎?



Photo by Adrian Swancar on Unsplash
hiv 、 愛滋簡介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是一種病毒,中文稱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愛滋病毒有三大傳染途徑:
[olist]
  • 性行為傳染:與感染愛滋病毒感染者發生口腔、肛門、陰道等方式之性交或其他體液交換時,均有受感染的可能。
  • 血液傳染:
    (1)輸進或接觸被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製劑。
    (2)與感染愛滋病毒之靜脈藥癮者共用注射針頭、針筒。
    (3)接受愛滋病毒感染者之器官移植。
  • 母子垂直感染:嬰兒也會由其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在妊娠期、生產期、或因授乳而得到愛滋病毒。[/olist]

    愛滋病毒進到人體內後,會經由血液帶至全身,並破壞人類免疫系統中具有CD4模組的免疫細胞(簡稱CD4細胞)。當愛滋病毒病毒進入CD4細胞後,會進行複製,並破壞CD4細胞。當血液中的病毒數量越來越多時,CD4細胞的數量則會逐漸減少,造成身體免疫力的下降。當體內專職抵禦感染的CD4細胞數量因HIV病毒而降低至小於200 cells/mm3時,便到達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的狀態,也就是一般所說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此外,當愛滋病毒感染者產生特定的疾病,也就是因免疫系統能力下降而發生伺機性感染(因免疫力減弱,而有"機會"發生感染)時,亦稱為AIDS。
    hiv檢查過後,還能擁有正常的生活嗎?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愛滋門診專任醫師主任鄭健禹表示,現在愛滋病被視為慢性病,台灣愛滋用藥已於國際同步,只要一天一次一顆,不需隨餐服用,定時服藥、定期追蹤,患者也能和一般大眾一樣擁有正常生活。


    鄭健禹提到,早期愛滋感染者接受藥物治療,會被規定一天需多次吃或定時服用,加上藥物有強烈副作用,導致四肢變瘦、臉頰凹陷、肚子變大或是出現憂鬱、自殺等傾向,所以有多數感染者會擔心被家人、朋友、同事發現,以致於不定時服藥或自行停藥,但新款藥物已大幅降低副作用,9成以上吃了沒感覺,且一天只要吃一顆,也不須隨餐吃,可避免被他人詢問的困擾,幫感染者更有效且穩定的控制病情,提高服藥意願。


    雖然醫學發達讓愛滋病能得到救治,鄭健禹卻不免感嘆感染年齡層確實有越來越年輕化趨勢,如何做好自我安全防護非常重要。他表示,愛滋病主要傳染途徑有共用針頭、血液感染接觸、母子垂直感染或不安全性行為,一般接觸並不會感染;而從疾病署資料觀察發現,目前國人得愛滋的危險途徑,第一個還是不安全性行為,大部分來自沒有單一伴侶、戴保險套或是吸毒,讓自己曝露在極高的感染風險中。

    鄭健禹提醒,萬一真的不小心發生意外,應進行愛滋或其他性病篩檢,每三個月到半年檢查一次,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台灣近幾年提倡「多元性別友善醫療(HIV)環境」,去標籤化,就是要提高愛滋感染者對醫療環境的信任及信賴,檢驗方式有抽血篩檢、唾液篩檢、快篩片,採匿名進行,讓有需要的潛在族群可以安心接受檢測,不用害怕遭受他人異樣眼光看待。







    精神壓力和心理創傷影響HIV患者

    Jane Leserman博士是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大學的心理學家,他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調查了一組490例HIV患者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創傷結果。在超過27個月的時間裡,研究人員每9個月對8個傳染病診所的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詢問心理創傷性事件、性和軀體虐待情況、兒童時期受忽略和近期的生活壓力的情況。
    研究報告稱,既往有心理創傷性事件的人數很高——33%曾經被性虐待,38%曾經遭受身體虐待,18%兩者兼有。受試者報告在研究前的9個月每個人平均遭受過3次導致精神壓力的事件。在研究期間,16名患者死於AIDS相關事件,29名患者死於其他原因。
    心理創傷是導致HIV患者因HIV相關事件或其他原因發生死亡的風險因素。每一次心理創傷,都使死亡風險增加17%,HIV相關死亡風險增加22%。若經歷三次創傷,死亡風險將增加60%,HIV相關的死亡風險會增加83%。
    Leserman 說:「我們的受試者有相當多的心理創傷經歷,這些事件將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造成精神健康問題。童年過後,這些創傷經歷會引發各種心理問題。隨後,HIV病程會有很大變化。患者在排除壓力和恢復創傷的過程中,可能會掩蓋對HIV疾病的關注。」
    在這項研究中,生活壓力和HIV相關死亡率之間並無統計學關聯(在這項研究中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創傷是分開定義的)。然而,其他研究顯示:精神壓力和其他社會心理變量(如絕望和抑鬱)能影響病毒載量和CD4細胞計數。一項納入177例HIV患者的研究發現:儘管對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依從性很好,但是生活壓力越大的患者其病毒載量水平越高。此外,抑鬱、絕望和消極情緒都跟CD4細胞計數下降有密切關係。
    其他相關的最新研究得出結論:雖然心理因素可能影響病毒載量和免疫力,但影響的範圍不大。主要作者Jennifer Attonito博士說:「因為依從性仍然是HIV患者獲得病毒學抑制和改善健康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所以HIV治療中最重要的是身體中維持足夠的藥品濃度。」









    hiv 預防方式
    正確的保險套可大幅降低感染HIV的機率,但亦非天衣無縫。 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暴露於感染風險後(如發生危險性行為、針扎或其他血液體液交換接觸),72小時內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每次療程28天)可有效降低愛滋病毒感染機率。治療作為預防(Treatment as Prevention):已感染者服用愛滋病藥物對預防傳播的效果極佳,血清相異伴侶中之血清陽性一方可經由穩定服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陰性之一方。 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於暴露愛滋病毒之風險行為前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也可大幅減少服用期間的感染機率。目前針對PrEP的藥物,僅有舒發泰一款,分為每日服用(daily)或有可能感染前先服用(event-driven)。針對愛滋病毒血清相異伴侶而言,陰性之一方若每日服用,其避免感染愛滋病毒的效果可達100%。hiv 檢查也是個方法。
    hiv檢查地點
    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2.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3.長庚醫院
    4.桃園醫院匿名篩檢系統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5.民生醫事檢驗所


    (來源:ETTODAY, WIKIPEDIA, THE NRES LENS, KKNEWS)
  • 前往最後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