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美國][動畫/喜劇][瘋狂動物城][BluRay-1080P.MKV/9.63GB][四語]

 
收藏  |  訂閱
0  2.5k

《瘋狂動物城》:美利堅何以解憂?

郭松民


“瘋狂動物城”還是“動物烏托邦”?



  坦率地說,《瘋狂動物城》的譯名不怎麼樣。

  不知道譯者為什麼要增加“瘋狂”這個定語?給觀眾的第一印像似乎就是混亂與無序,但影片力圖展現的動物城卻是一座繁榮、喧鬧又井井有條的“法治社會”。而“動物城”這個主語的翻譯,則抹殺了“Zootopia”中重要的隱含信息。在英文名中,“zoo”是動物園的意思,“topia”是希臘文中“地方”的詞根。這個希臘詞根經常出現在一個英文詞中:utopia,即“烏托邦”。電影更準確的譯名似乎更應該是“動物烏托邦”。

  在今日中國被有著貼標簽惡習的自由派知道分子主導的語境中,“烏托邦”是一個“壞詞”,其包含的諷刺意味不言自明,但在西方,卻並非如此。“烏托邦”帶有“完美之城”的含義,理想與夢想兼備。在影片中,動物城顯然正是這樣一座“完美之城”。兔子朱迪從兔窩鎮出發,乘火車前往動物城尋夢的那一段鏡頭,簡直可以說是“動物烏托邦”的宣傳片——大小動物各得其所、各美其美、各行其道,熱帶、溫帶、寒帶動物各有各的適宜家園,火車、電梯、住房和街道的設計考慮了各種體型與偏好的動物的不同需要,在火車站前廣場上,甚至還有專門為長頸鹿設計的飲料機……



  從兔子朱迪在火車觀光車廂的玻璃罩後面看出去,動物城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山巔之城”——這正是美國精英對美利堅的自詡,也讓他們長期有一種領導全世界的衝動。顯然,這座“完美之城”指的正是美國,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紐約:動物城的地鐵是紐約地鐵風格,警徽也是紐約警察局的式樣。在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闖入了一座自然博物館,其許多展櫃的佈展方式明顯和位於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一致,印像當中,《博物館奇妙夜》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

  《瘋狂動物城》故事梗概很像喬納森·戴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拍攝的驚悚樣式的電影《沉默的羔羊》,都是講一個初入職的年輕女警察,通過各種驚險勵志橋段後,破獲大案,不僅驅散了城市上空的陰雲,自己也在這一過程中成熟起來,成為城市之光。耐人尋味的是,在《沉默的羔羊》中,兇手是一個心理變態,一心想當女人的男人;而在《瘋狂動物城》中,主犯“綿羊副市長”犯罪動機則是源於不同族群——動物城中的食肉類動物和食草類動物——之間的衝突與不信任。這無疑是一種暗示:美國社會已經沒有冉阿讓式的階級矛盾了,需要解決的僅僅是心理與文化問題。




美國的隱憂與“心病”

  要理解《瘋狂動物城》中的各種政治隱喻,就必須理解美國社會的隱憂。北美大陸原來只有印第安人,“發現新大陸”後,盎格魯-撒克遜新教白人對印第安人採取了趕盡殺絕的政策,然後從非洲販進黑奴,從此種下種族衝突的種子。美國立國兩百多年來,除了新教白人和黑人,還有猶太人、穆斯林、華人……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族群,近幾十年來,來自拉丁美洲,尤其是墨西哥的信仰天主教的拉丁裔又成為移民的主流,目前美國的拉丁裔人口已近6000萬人。

  美國雖然是移民國家,但多年來,正如美國的憂國之士亨廷頓所言,新教文化一直是構成“美國國家特性”或“美國人之為美國人”最基本的內核,美國所以號稱“民族熔爐”、“文明熔爐”,概由於無論哪裡來的移民,都要接受美國文化。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出現的新趨勢是,美國這座“熔爐”太小了,溫度也不夠了,熔化不了這麼多文化了,文化多元主義也開始興起,比如希拉里就認為,美國不必是文明熔爐,而應該成為文明馬賽克——各種不同的文化拼在一起即可。更要命的是,與這一進程同時發生的是美國低收入低教育白人階層的經濟地位每況愈下,失業率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難以擠進中產階層。


《瘋狂動物城》是“反特朗普”嗎?

  美國社會這樣的變化不可能不影響美國的政治。“大嘴”特朗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脫穎而出的,他在共和黨內預選中之所以大出風頭,勢不可擋,正是由於他敢於突破各種“政治正確”,說出許多處於美國社會下層的新教白人想說而不敢說的“真話”。比如他在演說中稱墨西哥人都是毒販子、強姦犯,犯下各種罪行。而他要在美國墨西哥邊境建一座超級長城,將墨西哥人阻隔在外。他還聲稱“有必要關閉美國的清真寺,並增強對穆斯林的監視”等等;在美國,這些原本都是驚世駭俗,大逆不道的言論。

  《瘋狂動物城》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部“反特朗普”的電影,因為影片正是以綿羊副市長的陰謀被兔子朱迪揭露來證明各種“政治正確”是不能突破的。不過,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瘋狂動物城》其實是一部“挺特朗普”電影。



  影片中,大反派綿羊副市長是一個食草類動物,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謀家。是她,從一種名為“午夜嚎叫”的毒花中提煉出毒品,並暗中用麻醉槍注射給事先選好的食肉類動物,使他們“恢復野性”;是她,借成功破案的兔子朱迪之口將“恢復野性”歸咎為食肉類動物的DNA,並借機在食草類動物中掀起反食肉類動物的歇斯底里,推翻了獅子市長,實現了統治動物城的夢想。

  但是,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如果一定要做個比喻的話,哪個族群是食肉類動物呢?黑人、印第安人都不可能是,只能是新教白人,或者說是歐洲白人,其他族群則更像是食草類動物。如果說,特朗普是把穆斯林、墨西哥人等非新教白人的族群說成是“罪犯”,需要加以排斥與防範的話,那麼《瘋狂動物城》恰恰是在證明,特朗普的指控是有道理的——難道不是食草類動物在策劃控制動物城的陰謀嗎?在獅子市長下台的那段時間裡,難道不是食草類動物在迫害食肉類動物嗎?難道不是一頭豬在衝著一隻獵豹喊“滾回叢林去”嗎?這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食肉類動物/新教白人才是純潔無辜的。是食草類動物而不是食肉類動物犯下了種族歧視的罪行,難道美國不應該像特朗普所主張的那樣對他們嚴加防範嗎?

  更重要的是,對新教白人犯下的滅絕印第安人、販賣黑奴、實行種族隔離政策、排華翻案等歷史原罪都是不能追究的,否則就會犯下和兔子朱迪把犯罪的根源歸結為DNA完全相同的錯誤。不是嗎?


好萊塢的意識形態“腹語術”

  好萊塢電影的過人之處還在於,常常會用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來傳遞重要的政治暗示,可謂一種高妙的“意識形態腹語術”,比如在《鬼鎮》中,主角平克斯出了車禍,站在旁邊的鬼魂弗蘭克嘀咕了一句:“紐約交管局又罷工了,司機都瘋了”,就不動聲色地把車禍的責任轉嫁給了罷工者。《瘋狂動物城》表面上沒有觸及到階級問題,但邪惡的綿羊副市長卻聲稱“我們代表了90%!”——聽起來好生耳熟,嗯!想起來了,“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口號正是“我們是99%,他們是1%!”

  即便受到壓迫,也不能像綿羊副市長這樣通過“製造階級對立”來反抗,否則就是犯罪,結局一定是鋃鐺入獄;像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那樣最終獲得體制的認可,融入主流社會才是人間正道——誰說《瘋狂動物城》裡沒有政治?



  順便說一句,動物城警察局的野牛局長也明顯是個黑人形像,他其實也是好萊塢電影裡黑人官員的刻板套路:官僚主義,閉目塞聽,往往在下屬進展順利時無端干擾,需要支持和幫助時又無能為力,最後又總是在兇徒被制服後才抵達案發現場。


美國之憂有解還是無解?

  影片的最後,在平息了食草類動物的叛亂,再次確認了食肉類動物不可質疑之後,動物城舉行了一場演唱會。超級巨星羚羊唱了一首“嘗試一切”(Try Everything),這首歌的主題正是電影主題:每種動物都有缺陷,但這不應是物種間的鴻溝。想要跨越物種差異,唯一的辦法是努力嘗試,不放棄交流。伴隨著音樂,不同動物在舞台下攜手起舞,影片用迪斯尼標誌性的歡樂嘉年華氣氛把這種“政治正確”灌輸給了每個觀眾。



  唱的真好!隨著獅子市長的復辟,動物城的問題解決了。但特朗普當選或者不當選,美國的問題能解決嗎?

  我看很懸。

前往最後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