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男女大不同──怎麼與異性進行「有效的溝通」?

 
收藏  |  訂閱
0  441

男女大不同──怎麼與異性進行「有效的溝通」?

男女朋友在交往階段,多少都會因為想法不同而產生衝突,說實話,這很正常、再正常不過了!

  親密如家人都時不時要來個「激烈一點溝通」,因此,怎麼能期望在完全不同家庭成長的男女朋友,在交往過程中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

  但意見不合,不代表要提高分貝吵架、更不是要爭出個是非與輸贏,在親密關係裡,沒有輸贏,只有雙贏或雙輸。雙贏,是兩個人的共識,不管是各步一步還是提出新的解決之道,最重要的,是「兩個人都能接受」。

  然而觀察男女交往的過程,在提出解決之道前,卻常發生「為什麼你都不懂我?」的爭論,進而陷入無限鬼打牆的迴圈……同一件事,為什麼由不同性別的人說出來,會讓人覺得不是在講同一件事?為什麼,她一直在講「感覺」,那是什麼,能吃嗎?為什麼,他總是不解風情,講話那麼直接是怎樣?

  以下內容,是採「大多數情況」,絕不能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決定大腦結構與心智運行模式的變數,絕非只有性別,有更多的,是環境、社會風氣,與家庭養成的影響。

  從家庭養育方式與社會環境的層面來看,大部份的家長告訴男孩要堅強、跌倒了也不能哭,哭了會被罵「不像男生、沒有男子氣慨」;但面對哭泣的女孩,似乎比較不會有同樣的責難。

  進了學校這個小型社會之後,開始變成是學科能力上的區別,第一個說「男生數理好、女生文科好」的人,不知道是誰。「反正很多人這麼說、那就這麼信吧」,在潛移默化中,很多人開始把這當作既定的事實,因此男生文科不好、女生數理不好,「性別」,逐漸成為冠冕堂皇的理由。

  這正確嗎?未必。因為有很多男性鍾情於文學;不少女性,喜歡數理更甚史地(小元我就是這種),但在環境影響個人的認知之下,成長中的男性女性,逐漸構築出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

  當遇到問題,女性傾向先尋求情緒上的認同,因此找朋友講心事,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抒發情緒。(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生有喝不完的下午茶、聊天沒什麼重點,卻能聊很久的原因)可是對於男性而言,當問題產生,就算會覺得困擾麻煩,但非常直覺地,男性通常認為「只要問題解決,那些困擾麻煩就會自動消失」。

  這在一群「很男人」與一群「很女人」的同性團體裡,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不過遇到男人與女人在一起的「愛情」,問題就這麼產生了。

  當他因為公事煩惱,正為了下週的提案焦頭爛額之際,除非是確定自己能在他的專業領域提供適當協助。否則,在他想把大部份的心力花在怎麼解決問題的時候,女性朋友間常用的「你還好嗎?怎麼了?」,不會讓他感到好過一點。因為女性的「你怎麼了?」,和男性的「你怎麼了?」,著重的重點並不相同,女人注重「情緒感受」、男人偏重「事件」。

  對男人來說,「情緒感受」,有很大的可能比他正在煩的問題還要麻煩,他得先停下大腦中「解決問題專用」的區塊,去開啟「描述自己感受與情緒」區域(而且還不太擅長,開機要很久),以回答女生的「你怎麼了?」。

  如此一來一往,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更煩人的是,有些女人還不相信他的說詞,疑神疑鬼認為自己是想劈腿,才會回答的零零落落……講實話卻讓下場更難收拾,一次兩次之後,男人十之八九會習得「災害防預」技能──「既然講了更麻煩,乾脆別講」。

  看到這,大概會有女性在心中OS:「蛤?怎麼能這樣?不是該更有誠意地好好說嗎?」……之前講得零零落落又毫無章法,已經盡了他全力ˊ_ゝˋ在「情緒」的表達上,大部份的男性天生就是無法用各種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自己現在的「感覺」。

  可是換作是女生,情況就不一樣了,當她抱怨今天公司遇到不好的事,不論是工作太多、被上司誤會,還是上班時間滑一下手機,卻被那個討人厭的同事打小報告……她第一時間需要的,通常不是「該怎樣怎樣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或是「妳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吧?」的反省檢討。

  她想聽到的,是一聲「聽起來妳今天過得很辛苦呢,過來抱抱~」,或是同仇敵慨地一起說:「對啊,他也太愛管閒事了!」

  「提升工作效率」與「反省自己的缺失」,當然是讓事情可以徹底根治的方法,是治本之道,但情緒還沒獲得認同與緩解,那些「方法」,聽起來只會像說教與指責。

  結合以上所述,可以得到一個「如何與異性溝通?」的結論,「男人想直接解決問題,女人想先獲得情緒認同」。而在親密的兩性關係中,該如何應用這個結論呢?

前往最後回覆